台山“咸鱼大王”林锦胜:咸鱼绝技四代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海咸鱼

台山“咸鱼大王”林锦胜:咸鱼绝技四代传,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海咸鱼

小时候,林锦胜常常跟着父亲到河里抓鱼,有时鱼多了,一顿吃不完,父亲就找来瓶瓶罐罐,腌上不同的鱼,然后等到天气好的时候到外面风干,等到缺菜吃的季节,就把鱼切下一块,拿来蒸着吃,或者拿咸鱼干来炒菜心吃。小年纪的他在父亲的引领下接触了制作咸鱼的基本功:蚝片杀鱼、泉水冲洗、粗盐藏鱼、竹签挂鱼晾晒两天后收鱼。对于父亲习作咸鱼的手法,林锦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时还会自告奋勇尝试一番。

林锦胜出生于1959年,他记得,小时候,渔民的日子非常艰辛。当时就连猪肉都需要肉票来买,家里晒制一点咸鱼干,算是最好的打牙祭的方式了。他至今仍记得那种童年的味道,一块咸鱼干,上锅蒸上十多分钟,然后再放一点姜、葱去腥,哪怕当时没有耗油和酱油可以淋,但那味道真的是人家美味。

匠心腌制家乡味

林锦胜继承家里的祖传咸鱼制作技艺,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传统的台山咸鱼是“咸干咸鱼”,有“梅香”和“实肉”两种,梅香咸鱼制作时须将鲜鱼发酵1~2天,待其营养物质改变后,再加盐腌制7~8天,晒干后产生一种奇特的香味,其肉质松软,咸中带香;而实肉咸鱼则无须发酵,直接把白花、黄花等名贵鲜鱼插入生盐堆里腌制,鱼头向下,鱼尾向上。适时取出后,鱼身硬直、干爽,鱼肉结实、鲜明。

偌大的咸鱼腌制仓库内,弥漫着一股刺鼻的鱼腥味,记者都忍不住捂住鼻子,但林锦胜早就习惯了这种味道。他说,有一天没有闻到这鱼腥味,他反而不习惯。说起咸鱼制作技法,林锦胜顿时来了劲。“别看咸鱼制作看起来就那么几个步骤,但其实非常考验功力、眼力。”林锦胜说。

林锦胜介绍说,制作咸鱼以人工为主,其流程依次为:将冰鲜鱼去鳞和内脏,清洗,加盐,腌制,再清洗,晾晒,包装。咸鱼要做得好,食材是第一位的,鱼一定要新鲜才行。只要鱼在渔港上下船,他就会马上将鱼收购过来加工,这样鱼就比较新鲜。首先要对鱼进行清洗,鱼肠、鱼鳃都要清洗干净,咸鱼去鳞一定要去得彻底,但又不能伤了鱼皮鱼身,否则,腌制出来的鱼卖相不好。鱼内脏也要取干净,鱼肠、鱼鳃之类的留在体内,腌出来的咸鱼会带有杂味,不够鲜美。

林锦胜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他制作咸鱼的过程。刚刚卸船的黄鱼到了他的厂房后,他马上将鱼清洗干净,一条鱼,在他手上三下五除二就清理好了。在他的咸鱼加工车间,依次排列着几十个需要两个人合抱才能抱住的木桶,木桶里盛满了白色或黄色的粗盐。粗盐上面有一个一个的格子,林锦胜将清理好的鱼鱼头朝下插进格子里面去,然后用铁铲铲起粗盐,将黄鱼盖了个严严实实。“用大木桶来藏盐,这样鱼的咸度就比较均匀。并且,腌制的时候一定要鱼头朝下,因为很多鱼的肠子带有血水, 鱼头向下,就会将血水沥干,保持干燥。”林锦胜边说边拿起铁锹,将木桶中的盐压瓷实。藏鱼后要将盐巴打实,不让空气进去,空气进去之后盐就会融化,最后可能会导致鱼不够入味,并且咸度不够,也不利于咸鱼保存。在木桶的上方,还有一些网眼细密的纱网,可阻止苍蝇蚊虫进入。

藏鱼20多个小时之后,就可以拿出来到外面去晾晒了。天气好的话晒两天就行了,晾晒过程中还要不时给咸鱼“翻身”。品质比较好的咸鱼在阳光下比较通透,看起来比较有光泽。

制出好咸鱼全凭经验技艺已成非遗

咸鱼的干燥过程只能依靠天然生晒,自然风干。林锦胜需要根据日照温度、空气湿度的不同,选择咸鱼干晒时间的长短,这也决定了咸鱼的味道、色泽和口感。而这些技艺,全凭感觉和千百次的经验习得,没有几年的功夫根本掌握不了。就好像葡萄酒的口感跟年份有关,这一年的雨水和天气都会决定葡萄酒的味道,同样,咸鱼也跟天气直接有关。如果那一段时间刚好天气潮湿,或者赶上了回南天,而又刚好杀鱼了,这样晾晒出的咸鱼味道肯定不鲜美。所以,林锦胜在制作咸鱼时,还一定要看天气预报。“天气不好的时候我们不杀鱼,必须要有太阳的时候自然风干才够味道,用烘干机也不行。”

每次,看到一串串挂在海边晶莹剔透的咸鱼,林锦胜都像看着一件件艺术品。风味广东,自然是少不了咸鱼的。对于咸鱼,广东人可以说有上百种做法。蒸、煎、酿、炒,各种做法有各种做法的妙处,咸鱼茄子煲、咸鱼蒸豆腐、咸鱼蒸肉饼、咸鱼炒芥兰、土豆蒸咸鱼、咸鱼鸡蛋炒饭、咸鱼梅干菜粥,说起咸鱼的吃法,林锦胜如数家珍。2017年,“广海咸鱼制作技艺”入选台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林锦胜成为该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这些年,林锦胜也对祖传的咸鱼工艺进行了改良。过去因为大家都不富裕,连饭都吃不饱,以前腌制咸鱼偏咸,主要是为了下饭,但现在大家都讲究健康,咸鱼的口味如果还维持过去那种咸度,人们可能有些接受不了,所以,如今的咸鱼以淡鲜为主,具有“鲜”“香”“甜”的特征。

因为祖传的咸鱼制作技法,林锦胜自然而然成了广海镇最早一批进行咸鱼专业化制作的人。过去,村民们制作咸鱼,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在过去那个填不饱肚子的年代,晒制咸鱼可以让村民们在没有菜吃的时候把咸鱼作为餐桌上的美味,改善生活。如今,咸鱼更多是作为一种餐桌上的美味,是生活品质的象征。改革开放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冰库的运用,咸鱼长期保鲜有了保证,咸鱼的加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当地从事咸鱼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此时,咸鱼制作更多成了让当地村民脱贫的“致富鱼”。

一口家乡咸鱼了却海外游子乡愁

广海咸鱼不仅在广东颇有名气,而且蜚声海外,无论是归国回乡的华侨、华人,还是来自各地游客,都把其作为首选“手信”。凭着林锦胜的祖传咸鱼制作技法,这些年,广海咸鱼的知名度越来越大。他的咸鱼不仅卖到香港、澳门,更是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凡有华人的地方,卖咸鱼、干货的均以“广海咸鱼”作为招牌吸引顾客。林锦胜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起祖父那一辈人到美国、加拿大闯荡的故事。当时,因为家贫,他的爷爷漂洋过海到加拿大谋生。而在异国他乡,一口咸鱼成了他们对家乡美味最简单的期待,找不到老家的黄鱼、马鲛鱼,就只能用当地的活鱼与传统的腌鱼技法结合,改良后的“广海咸鱼”虽然不像老家的咸鱼那般正宗,但也满足漂泊他乡的华人对“家乡味”的牵挂。

2015年,广海咸鱼被评为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成为台山市最具地方特色的产品;2018年,广海咸鱼成为“首届广海(世界)乡亲恳亲大会”馈赠宾客指定产品。而林锦胜则是广海咸鱼制作标准的“把关人”。这些年,产品畅销,但林锦胜一直坚持传统的技法制作,比如,咸鱼要先腌制一天,再自然晾晒两天。尽管周期长,但质量却有保障。“有人跟我说,采取加工的办法,虽然口感上不如传统手工的好,但周期快,产量高,不是生活在海边的人也吃不出其中的差别,但我都拒绝了。”

2019年11月,已经满60岁的林锦胜到了退休的年纪。但对于咸鱼制作技法,在整个广海镇还找不出第二个人向他那样炉火纯青。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为传承百年的古老技艺重新上岗,为了传承几百年的技艺,林锦胜毅然接下了这个重担。在2020年第七届江门市农业博览会期间,一位九旬老华侨来到广海供销合作社的展位前,拉着林锦胜的手说,“你的咸鱼让我尝到了小时候母亲做的咸鱼的味道,这咸鱼制作手艺可要传下去呀。”这更加让林锦胜感到肩头的担子沉甸甸的。“广海咸鱼现在是一块金字招牌,我们都要珍惜这块金字招牌。为了保证口感和风味,我们要坚守传统制法,选取最优质的食材,用最传统的制作流程,确保品质。”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典藏

应用宝怎么没有免流量 应用宝免流量
365betribo88

应用宝怎么没有免流量 应用宝免流量

📅 08-12 👁️‍🗨️ 5981
华为物联网工程师培训
365betribo88

华为物联网工程师培训

📅 07-12 👁️‍🗨️ 5876
400+越南企业各省分布全解析(附图表)
365bet大陆华人的网站

400+越南企业各省分布全解析(附图表)

📅 07-21 👁️‍🗨️ 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