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皮膚科醫生王子洋 皮膚科楊希川教授
常見的會蟄到我們的蜂一般有蜜蜂、黃胡蜂和黃蜂(馬蜂)。通常蜂不會主動蜇人,出於自衛或保護蜂房才會蜇人。
蜂蜇人是很痛的,不像蚊子之類的先給你「打麻藥」再下口。蜂蜇人的目的是驅趕你,所以就是要讓你產生強烈的痛。那麼被蜂蟄了后應該怎麼辦呢?
一、除去蟲體和毒刺
蜜蜂(有時為黃胡蜂)蜇人後,倒鉤刺器官會留在皮膚內,後面還有一個毒液囊。馬蜂蜇人後刺會收回,並可以反覆蜇人!
① 如果感受到蟄痛后能立即彈走皮膚上的蜂和毒刺,就能減少注入皮膚的毒液量。注意這裡使用的是「彈」這個動詞,因為這樣的動作速度最快。
② 如果只剩下刺和毒液囊,可以嘗試自行取出。因為此時毒液囊里的毒液正在慢慢注入皮膚。注意取出時不要擠壓毒液囊,以免加速毒液注入皮膚。
③ 如果說已經過去了5分鐘以上,還是沒能及時取出毒刺,那就不著急了。因為毒液已經注入的差不多了,此時可以就醫,使用刀尖、針頭等工具輔助取出毒刺。
二、局部反應
大多數情況下,被蜂蟄傷的影響是輕微和短暫的。蟄傷部位在幾分鐘內會出現紅腫和疼痛,幾個小時內可能消退,有的會持續1-2天。沒有什麼併發症的情況,冷敷處理就可以了。
三、大局部反應(局部「過敏」)
約10%傷者的蟄傷部位會出現發紅和腫脹嚴重,並在1-2天內逐漸擴大,這種情況稱為大局部反應。大局部反應一般在48小時達到高峰,5-10天內逐漸消退,腫脹直徑可達10cm。通俗說就是一種局部的過敏反應。
大局部反應的治療包括:
① 冷敷,能夠減輕不適,如果蟄傷部位在四肢,應該抬高患肢;
② 口服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40-60mg單次或逐漸減量服用;
③ 疼痛明顯的配合止痛藥,如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葯;
④ 瘙癢明顯的可口服「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葯,配合外用糖皮質激素如「鹵米松」等強效外用激素。
四、治療繼發感染
黃胡蜂一般以腐爛食物為食,比較臟,身上攜帶細菌較多,可能引起細菌感染。如果出現腫痛急劇惡化,淋巴管炎改變,需要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療,如頭孢類抗生素。
五、全身性過敏反應
蟄傷致全身過敏反應發生率為0.3-3%,每年都有人因此失去生命。
全身過敏反應發生迅速,在蟄傷5分鐘內可出現全身性蕁麻疹、潮紅、血管性水腫;會厭水腫導致的呼吸困難、胸悶、聲音嘶啞;頭暈、目眩、低血壓等癥狀。
癥狀表現非常多樣,所以有全身不適癥狀者應及時送醫,通常需要緊急肌肉注射腎上腺素治療。
發生過全身過敏反應的人應注意,再次蟄傷后發生全身性過敏反應幾率仍為30-60%。
六、中毒反應
一般的蟄傷事件只有1個或幾個傷口,所以只有少量毒液注入人體,不太會引起明顯中毒反應。
但是如果被大量蟄傷,就可能發生中毒反應。如體重75kg的人,如果蟄傷數大於1500處,那麼可能因為蜂毒而導致死亡。
在美洲有一種「殺人蜂」,它本身毒性和普通蜜蜂差不多,但是一旦被激怒會大量多次蜇人,從而引起中毒,因此被稱為「殺人蜂」。
發生中毒反應后需要使用特定的抗毒素來治療,同時有全身性過敏反應者需要配合使用腎上腺素。
〔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