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必定是那首《千千阙歌》吧?每当那旋律响起,仿佛瞬间带人回到那个港乐的黄金年代。最近,看她40周年演唱会的照片,不少粉丝感叹:“娴公主”虽略显发福,脸上多了岁月的痕迹,但她那短发清爽利落,唱歌时依然保留着那份清亮的音色,台下依旧坐满了从少年到中年的歌迷。
近几年,陈慧娴的状态似乎更为放松,采访时,她直接表示:“早就不再找另一半了。”这句话看似洒脱,却在评论区引发了热议。有些人觉得“一个人也挺自在”,也有些人不禁感慨:“如果当年没有和那个音乐制作人分手,是否一切会不一样?”的确,陈慧娴的感情路常常带着些许遗憾。她二十多岁时,与为她写歌的音乐制作人曾有过一段感情,对方甚至提过结婚,但那时她心思全放在去美国深造上,觉得“年轻不想被束缚”。于是,这段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了,最终那位男生成了别人的丈夫,而她却在日后的某个时刻,才感受到心中的空虚。
不仅仅是感情,陈慧娴的事业也一直在“进”与“退”之间徘徊。记得她18岁那年,原本只是和朋友一起去录音室玩,结果却被音乐人推到麦克风前。当她开口唱歌时,整个录音室瞬间安静下来——谁能想到,这个一度温文尔雅的女孩,后来竟然会成为乐坛的“公主”?当《逝去的诺言》风靡一时时,她还只是个大学生,电台榜单几乎天天霸屏,甚至连郭富城都在她的MV里当男主,张学友和黎明也曾与她合作,那时的她如日中天。
然而,光鲜亮丽的背后,她却始终背负着家庭的压力。陈慧娴出身书香世家,母亲严格,父亲更是强调“读书第一”,并且一心盼望她去做老师或公务员,认为娱乐圈“不正经”。为了继续自己的歌唱梦,她和父亲约定,“合约到期后就去留学”。1989年,《千千阙歌》专辑销量突破35万张,正当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时,她兑现了自己与父亲的约定,穿着白婚纱,在告别演唱会上唱着歌流泪,之后转身飞往美国。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她放弃了巅峰期,实在太可惜了。”事实上,这种矛盾在圈内并不罕见。就像当年张国荣在事业顶峰时选择去加拿大休养,梅艳芳也曾想过“退圈嫁人”。有时,做出某种选择的背后,是一种对“另一种生活”的执念。陈慧娴曾在节目中提到,那时她总觉得父亲说得对,认为歌唱只是副业,但当她真正踏上美国的土地后,却又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旋律。
展开全文
等到1995年她学成归来,歌坛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代歌手纷纷崭露头角,她的歌声不再像之前那样风靡一时,公司的资源也逐渐向年轻一代倾斜。虽然有人曾说“如果没有离开,或许一切都会不同”,但她自己倒是看得开。她逐渐退居幕后,2010年再度复出时,她公开表示:“不想再追寻过去的辉煌,只想好好唱歌,唱给那些愿意听的人。”
如今,当她再次站在《声生不息》的舞台上,唱起《千千阙歌》时,观众随之合唱的场面令人动容。从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有些东西比“红不红”更加重要。至于她的身形变化,虽然有人评论“不如年轻时的苗条”,但更多的人表示:“这才是一个真实的59岁,能继续唱歌已经很不容易。”陈慧娴自己也幽默地在社交媒体上开玩笑:“打扮漂亮是给歌迷看的,又不是给别人挑的”,这话透出了一种经历过风雨后的从容与坦然。
回望她的人生,或许没有那么多“如果”。当年为了父亲的期望她暂别舞台,后来又为了自己的热爱一次次复出。那些在感情中的错过,事业上的跌宕起伏,最终都化作了她歌声中的故事。就像我们身边的许多人,年轻时选择了“该走的路”,后来又回头去走“想走的路”,虽然过程曲折,但能始终跟随内心的声音,才不算遗憾。
如今,她的巡演仍在继续,杭州、深圳的演出票据都非常抢手。去看的人中,或许一半是想听那首经典老歌,另一半则是想看看这位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女人,如何笑着唱完她的人生。毕竟,能够将遗憾唱成释然,已是人生中的一大成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