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谚的依据是什么?
而这句农谚也是有一定依据的,古人发现每年到了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的雨水普遍比较多,只要这一天下雨了,那么后面的雨水就比较充足,往往三天下小雨,五天下大雨。反之,如果这天没有下雨,那后面的雨水就很少,这个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而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段期间已经进入酷暑了,气温比较高了不说,阳光也很充足,日照时间也很长,这样各种作物的生长也是比较旺盛的,而作物的生长也是最需要雨水的时候。像水稻、玉米、高粱等作物都是喜水作物,因此这个时候下雨了,那对其生长有利,自然就可以预测今年秋季的收成如何了。但如果到了农历五月底了还不下雨,那雨水就不多,而这对于庄稼来说是很不利的。
就拿北方大量种植的玉米来说,到了农历五月底的时候,正是大量需要雨水的时候,如果这个期间雨水不足,也不能及时灌溉,那就会影响其长势。前期长不好,等到后面就算是雨水多了,那时令己经过去,玉米也难以生长了,这样收成自然不好了粒。而其他秋收作物也一样会受到影响。所以老祖宗的这句农谚是有道理的,不过现科学技术发展了,就算是不降雨,出现了旱情了可以人工降雨了,或者是打井灌溉了。
在有些地方还有类似的说法,比如“收秋不收秋,要看五月二十六。五月廿六洒一点,农夫吃饭捞大碗。”、“成谷不成谷,单看五月二十六”等等。今年6月28日即农历五月二十六日,后期雨水多不多,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吧!在你的家乡有这个说法吗?
3评论
豫东小农 青云计划获奖者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8 06:22
125赞
踩
我们是豫东平原地带,对于这样的一句俗语我在家地的这几年还是第一次听说,所以我觉得这句俗语对于我们豫东地区应该不具备指导意义。今天已经是农历五月二十六了,预报天气预报的这两天有中到大雨,所以也算是缓解了我们这里的旱情,正好可以赶在这场雨以后,咱们老百姓可以喷施玉米地的除草剂,花生地可以进行第一次追肥了。
我们这里关于秋收成的好与歹有这样的一句俗语说的比较好。“六月立秋,两头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今年立秋正好赶在了七夕情人节以后的七月初八。
对于我们这里的这句俗语就比较适合我们这里的农作物的收种。立秋的早晚关系特别到秋季农作物的收成。农历六月立秋的话,受天气冷的早的原因,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是不利的,庄稼长不好自然收成差了。
立秋以后寸草结籽,对于农作物来说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正好赶在阳历的8月上旬,对于我们的夏季农作物来说正是长棵的时候,如果说苗情长势不好的话就就会影响生殖生长。从而影响了产量。
总的来说农业俗语的都有一定的区域性,所以对于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6评论
村姑说村事 扶贫达人团成员 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7 21:26
242赞
踩
刚刚有朋友发图,又有地方下大雨发大水了,可是我们这北方的山区麦收正接近尾声。山下的新粮接连入库。
连日来,骄阳似火,虽然前一段儿时间非常干旱,可是“天旱雨淋山”,山区的小麦却也能达到每亩收获七八百斤,这也是适合山区的小麦新品种给山区人们带来的福利。
今年的下半场,就看秋收了!麦田地里准备种一些晚熟谷子什么的,如果有场透雨,播种顺利,山区的秋收也就有希望了。
有一句农村老话就叫“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廿六”!农村老话说的都是农历,明天就是农历五月廿六了,意思是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今年的谷子就能顺利播种了,这在我们这里山区是非常应时应景的老话。
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应该是过去多年来农民的经验总结,是有一定道理在的。
看一看天气预报,明天有小到中雨,看来我们山区的农民要有福了,不但夏粮可以自给自足,秋收时如果谷子也丰收了,我们这里的新小米可是畅销货呢!农民有吃有花,可以算是好年景了。
不过农村俗语是有地域性的,你们那里也有这样的一句老话吗?希望明天五月廿六也是下雨天才好吗?有什么理由呢?欢迎留言交流。
4评论
悠悠乡村路 三农问答达人 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7 21:57
656赞
踩
明天就是农历的五月二十六,虽然看似很普通的一个日子,但是在农村却不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农村关于五月二十六有句俗语,那就是“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那么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有没有道理呢?
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的意思是要看秋天的收成好不好,就看农历五月二十六的天气怎么样,如果在这一天下了雨那么今年肯定是个好收成,如果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今年的收成可能就会不佳。
在我们北方现在正是夏季播种的农作物快速生长的时候,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农作物也是如此。在我们北方并没有梅雨季节的说法,夏天除了天旱还是天旱,在以前还没有灌溉条件时人们只能期盼一场透雨让缺水的农作物好好的补补水,所以这个时候一场降雨足以让农作物好好的吸收水分,好好的生长。
那么为什么农历五月二十六下雨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秋收呢?这是因为夏季播种的农作物差不多在每年的五月上中旬,五月二十六的时候正是农作物发芽后长出5-6片叶子进入快速生长的时候,农作物快速生长离不开水,如果农历五月二十六还没降雨,那么刚发芽的农作物就有可能因为缺水而旱死,所以才有秋收不秋收,就看五月二十六的说法。
农村中很多关于天气的俗语都有很强的地域性,而这句俗语多是指的夏季比较干旱的北方,对于多雨的南方来说并没有这句俗语。农村中关于天气变化的俗语都是老一辈的人们在劳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虽然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是几乎是十年九准。那么今年的秋收好不好呢,让我们看明天到天气后拭目之待吧!
47评论
灵子 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8 06:13
33赞
踩
今天正好是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句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就是说秋天的各种农作物是否丰收,就看今天这天气了。今天如果能够下雨,那就意味着秋天有个好收成。反之,到了秋天的季节,各种农作物有可能因为干旱而减产。看看窗外的天气,起码此时此刻的天空是晴朗的,又查看了一下手机预报,说今天晴转雷阵雨。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雷阵雨,真的希望快下点儿雨,田里的玉米已经旱的都开始耷拉叶子了。
昨天下午去玉米地里转了一圈看看,土壤干的要冒烟了,绿油油的玉米叶子都开始打卷了。像我们胶东地区,属于丘陵地带,有的地方的农作物可以浇上水,有的种在山里的农作物根本浇不上水,只有等着老天下雨,如果伏季雨水合适,别说洼地的农作物能够丰收,就是山上的花生玉米也会长得好。可如果伏季雨水稀少,洼地的还好些,能够浇上水,种在山坡上的庄稼,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现在应该已经到了雨季了,看见网上很多朋友都在说下雨,有的地方已经下了几天几夜,可我们这里还是干旱着,胶东这里基本上是十年九旱。前几天夏至,都说夏至雨点值千金,其实整个伏季雨水哪天都值钱。老人们都说,夏季庄稼在旺长期,三天不下雨一小旱,五天不下雨一大旱。我们这里从春天就没正经下过雨,只有在夏至前几天下过一场不大的雨,那场雨总算让农民们种上了夏玉米。
夏至的时候说,秋季丰收看夏至是否有雨,夏至那天下了雨就证明伏季雨水多,今天是五月二十六,又说秋天能不能丰收,看今天是不是有雨。也不知道究竟哪天管着秋天能够丰收。其实不管什么俗语老话,都是农民们对日子的一种期待,期盼着风调雨顺,不管是夏收还是秋收,都能有个好年景。
如果今天真能下雨的话,倒是真的可以解决春玉米和花生的旱情,当然对秋收起着重要的因素,如此看来,收秋不收秋,先看今天五月二十六,似乎还是有些道理的。预报说今天雷阵雨,那我们就期盼着吧,期盼着收秋。
4评论
冒蓝火的小农民 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7 23:55
503赞
踩
今天傍晚吃完饭,准备看看自己喜欢的电视打发打发时间,却被爷爷喊到赶紧看看明天的天气预报,我就纳闷了,平时不都遇到种地的时候才看看,如今,水稻也栽上了,小麦也进仓了,现在急着看天气预报干嘛?爷爷说到,“明天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了,收秋不收秋,就看明天天气咋样了”。看完了预报,说明天会有阵雨来临,爷爷拍了一下大腿,笑道“那就差不多了”,留我在一旁不思其解。(附上明天的下雨情况图)
这“收秋不收秋,全看五月二十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爷爷知道明天有雨还挺乐呵?
后来,爷爷在我询问下告诉我说:“这是一直留下来的农谚,你们学习专业的农业知识,对这些农谚不了解,我们就是靠这这些老传统来种田的,十分受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明天(五月二十六)会下雨,就说明在接下来的日子也会风调雨顺,不愁作物长不好”。原来,古时候的人们还能根据天气状况来预估今年的产量如何,真是神奇的智慧啊!
那这毕竟是预测的,没有科学依据,这结果可信吗?从爷爷那乐呵的样子,我是觉得他比较有把握,毕竟他种田的年岁比我都大。后来爷爷还说,“从他这么多年的种地经验来看,这理论十年就有九年准,五月尾还能下点雨水湿点地,后来的伏天必定会阳光充足,水分适合”,这样看来,也确实对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
对此,大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理解哦!
想要了解更多农村资讯,那就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吧!职业小农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的!
38评论
吕家姐夫 网络科技公司站长 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8 08:35
48赞
踩
以前的农民不像现在,种地都是靠天吃饭,没有雨水的时候也是通过各种方式气球下雨。所以就有很多谚语,比如“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都是说今年有降水浇灌麦子,来年才有好收成,这个相对好理解,但是像“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廿六”这个很多朋友不明就里很难明白,这个也是流传不多的愿意,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先来讲一讲五月廿六为什么要下雨
为什么农民先辈非要把日子,定在五月廿六这一天很呢?!,这个首先要说一下“城隍爷”了,在古时候,民间祈雨除了龙王之外,很多地方就会拜城隍,因为“城隍爷”架子小,较龙王爷好打交道,非常灵验,也就慢慢形成了“要下雨找城隍”的习俗,每当天寒都会祭拜城隍爷。说到这里重点来了,有写朋友应该知道“城隍爷”的生日是五月廿八,相传“城隍爷”每年都会在自己生日前两天施雨,这一天也就是五月廿六,而且这一天下雨之后,秋天就会丰收,所以大家就很重视这一天,久而久之就有了“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廿六”。
除了这句还有很多类似的俗语
就像一种规律一样,只要是城隍爷在他生日的前两天下雨,整个秋季就会风调雨顺,到了秋收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当然也有城隍爷不高兴的时候,那就不会下雨,当然了准不准,就要等到秋收之后才能知道。除了“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廿六”之外,老辈人也延伸出了很多类似的,比如“五月廿六下一阵,家家户户添粮囤”,“五月廿六不下雨,秋后粮囤没有米”,这些都是说五月廿六这天下雨的好处。
至于这话的合理性,我们并不好说。但是一下年龄大的老人说,这句农谚俗语十年倒有八年准,年纪大的老人却表示,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经验是准确的,对于这个说法我们也只能按科学的眼光对待,有益的我们可以参考的,但是就算下雨应该也和“城隍爷”么有多大关系。对于这个俗语大家相信吗?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评论。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按钮,关注我的头条号【吕家姐夫】,大家一起探讨更多关于农村的事情。
5评论
容姐花语 优质生活领域创作者
06-27 22:07
70赞
踩
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头”的意思是如果五月二十六下雨,那秋季就会有个好收成。为什么这么说呢?有道理吗?现在容姐就来跟你说道说道。
收秋不收秋,五月二十头
容姐是河北石家庄村里人,这是我们这从小麦养花以前下了一场透雨,到现在一直没有下雨。现在直接播种的玉米,到中午已经旱的打蔫了,有的傍晚都还是蔫头耷脑的。因此已经有人开始浇水了。今天刚好预报今晚到明天有雨,而且明天又刚好是五月二十六,如果下一场透雨,对于玉米的生长,会很有利的。
还有在我们这里,有“五月旱不算旱,六月连阴吃饱饭”的说法。这五月的旱季就要过去了,如果五月二十六下雨了,那就是到了六月,雨水一定会多了起来,这样人们的秋季农作物,就会有个好的收成。
有道理吗?
道理就在于,经历了五月的干旱,下播的农作物都已经很是干旱了。如果在这五月二十六的关键时刻,来上一场雨水,对于缓解农作物的旱情是很有帮助的,对于秋季农作物的丰收,是很有利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祖先总结的这些谚语,是很有道理的。在这干旱的时候,谁都会期盼一场雨水的到来。也正是因为这场雨水的到来,让各种农作物快速成长起来,奠定了秋季丰收的基础。您说是吗?
11评论
李阿冰 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7 22:57
41赞
踩
农村千百年来流传着很多通过天气预测未来粮食收成的俗语,千百年来能够流传至今,多少都是非常准确的,对于未来粮食收成的好坏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这句“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的俗语,就是典型的通过天气变化预测秋天是否能够丰收的谚语。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这句俗语显然更适用于北方地区,在我生活的汉中地区(也就是秦岭以南地区)这样的南方,显然并不太适用。
(1)
我生活的汉中地区,现在正在经历着类似江南气候的梅雨季节,从夏至前几天就开始连绵不断的下雨,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0数天,依然在不断下雨,前天刚刚停了半天,半夜又开始下雨,到现在有越来越大的趋势。而按照俗语“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的说法,明天就是农历五月二十六,可是天气预报上现实未来10天汉中地区依然弥漫在断断续续的雨水中,明天五月二十六更是全天都是雨。
按照这个趋势,我们这里是不是秋天要大丰收了?显然不是,汉中地区有“西北小江南”之称,气候宜人,夏季不热冬季不冷,而且汉中的水稻属于优良香米,一年熟一季,况且汉中地区本就是水乡,汉江水世世代代养育着这片土地。如果说五月二十六能少下点雨,我想还更有利于减少水稻的病虫害滋生。可是无奈,如今进入雨季,连绵不断不断下雨。
(2)
再反观我老家河北地区,以及陕北地区,这些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地区,在农历五月上旬就收割了麦子,中旬基本上玉米都已经下地。但北方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如果能够在五月下旬玉米育苗期下一场雨,好好的滋养一下干枯的大地,会更有利于粮食的生长成熟,为秋天的丰收带来希望。
看了下天气预报,明天我老家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依然以炎热的大晴天为主,估计村里一些老人又要唉声叹气了。
其实在北方很多地区,一些老人都会依据天气的变化,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粮食收成,汇集成的一句句朗朗上口的俗语,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像五月二十六下雨,大抵关乎未来一段时间的风调雨顺,也就关乎秋收的丰收程度。
前两天给家里打电话,爷爷还说希望接下来的两天能下点雨吧,俗话说“五月廿六洒一点,农夫吃饭捞大碗。”不过根据现在的天气走势来看,爷爷的想法又要泡汤了,明天老家不仅没雨,气温还高达38度。
所以说“收秋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这句俗语确实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借鉴意义,但得看放在哪个地区来说了,在区域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文/阿冰)
1评论
老张谈三农 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06-27 22:16
67赞
踩
在农村有很多的俗语,那些俗语左右着大家的一些生活习惯,同时也有很多的俗语是关于生产方面的,指导着大家的农业生产。比如说今天要给大家说的这一句“秋收不收秋,先看五月二十六”,这与农村老说话可能很多朋友没有听过,但是在老张这边流传比较广,下边老张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秋收不秋收,先看五月二十六”菊花的意思非常简单,说的是秋天的粮食能不能收货,主要先看农历五月二十六,那么或许很多朋友不太理解,为什么要先看农历5月26呢?我们都知道夏至是一个分水岭,这代表着开启一年气温最高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气温高!气温高意味着植物生长的气候环境好,那么如果再加上雨水多的话,那么很多的作物都会长得非常快。
其实这个话是源于咱们以前农村特别流行的老黄历,相信大家都听过今年是九龙治水、5人分饼这样的话,偏偏农历5月26日就是丙申日,在古代的时候,咱们的老祖宗把“丙”又看成“饼”的意思,这代表的是粮食多,那么自然,也就说收成好。如果在农历五月二十六这一天天气降雨的话,那么农民朋友就不用到田里去干活,这代表着大家今年过得比较安逸。所以农历五月二十六这天下雨的话说明今年的雨水比较多,那么今年的作物生长情况就比较好,免去很多人为的操劳,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五月二十六这一天如果天气特别晴朗,用古人的话来说,那就是接下来几个月天气比较干旱,这样的天气对于夏粮的生长来说显然是不利好的,所以自然到了秋天的时候收获的收成自然不好。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当然了,现在咱们的气象卫星已经上天了,可是很多的朋友反映现在的天气预报越来越不准确了,连卫星都说不准的天气预报,更不能指望咱们以前知道什么时代的老俗话,不过对于一些农村的老俗话,的确有他自己的科学道理,有时候学习一下,老张认为也是有必要的。